[城事] 为生命让行!网友为优化邓州120体系建言发声

[复制链接]
0
133
小新 发表于 2025-9-5 10:48:56|来自:河南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
尊敬的黄市长: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长期关注本市的公共医疗服务发展。首先,衷心感谢市政府在民生保障、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和投入,让市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120急救服务。据了解,南阳周边其他县区均对120救护车服务收取相应费用,我市的完全免费政策在其周边地区中较为特殊。在日常观察和与一些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我注意到一个可能造成宝贵急救资源浪费的现象:

目前120救护车的免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市民非紧急、甚至不合理地占用。例如,仅因普通感冒、轻微擦伤、慢性病常规复查等非紧急情况而拨打120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急救人员的工作负荷,更可能导致真正急需救助的心梗、脑卒中、严重创伤等危重患者面临车辆调度紧张、响应时间延长的风险。我认为,造成这一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  “免费即无限使用”的误区: 部分市民因无需支付费用,降低了使用门槛,将本应用于抢救生命的“生命热线”视为普通的免费交通工具。比如深夜凌晨或各种天气恶劣的环境导致交通不便,120就成了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免费出行”“随叫随到”更有“安全保障”,想想也的确很讽刺。

2.  缺乏分级诊疗意识:公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紧急程度判断不足,不清楚哪些情况应首选自行就医或联系社区医院,而非呼叫救护车。

3.  政策缺乏精细化管理:当前“一律免费”的政策在保障市民生命权的同时,也缺失了对非紧急呼叫行为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些假警或恶意电话层出不穷,如醉酒恶意拨打电话,出车后到目的地却不去医院就诊或者中途退车,这对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莫大浪费和消耗。为此,我恳切地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在保障市民急救需求的前提下,更科学、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急救资源:

一、推行“分类收费,减免结合”的阶梯式费用机制

    对确属急危重症的呼叫(如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昏迷、呼吸困难等),经出车医生现场判断或医院诊断后,予以全额减免或医保报销,保障其权益不受影响。 对非紧急情况的呼叫(如轻症、慢性病常规转运、无特殊情况仅要求送院等),引入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起到提示和约束作用。收费标准可进行公示,并明确用于急救体系的建设和维护。

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与引导

    联合卫健委、媒体、社区等力量,广泛开展“正确使用120”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明确告知市民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呼叫救护车的紧急情况。  推广“非紧急医疗转运服务”,为确有转运需求但非急症的患者(如出院回家、定期透析等)提供收费合理的替代方案,分流120的压力。

三、建立电话分级调度与事后反馈系统

     强化120调度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初步的医疗咨询和情况分级能力,对明显非紧急的呼叫进行耐心解释和引导。  可探索建立“恶意呼叫”或“明显滥用”的诚信记录档案,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必要的提醒或公示,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影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尊敬的黄市长,120急救系统是守护市民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目标是“救急、救危、救命”。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希望它在关键时刻能“呼得通、调得动、来得快”。上述建议旨在“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急救资源能最大化地服务于最需要的市民。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信件,期待您的关注和考量。相信在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和领导下,本市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一定会更加完善、高效。顺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建议人:普通一线医务人员

日期:2025年8月29日

邓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9月3日回复:

网友您好,非常感谢您对邓州市120急救资源使用效率的关注,您提出的建议已收悉,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您提出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关于推行“分类收费,减免结合”的阶梯式费用机制。目前,河南省已制定统一的院前急救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分类收费,减免结合”的阶梯式费用机制与我省现行政策不符。我市120院前急救服务费用由各急救网络医院依照《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自行收取,相关费用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权益。

    二、关于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与引导。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常态化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急救知识“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活动、开设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班以及利用“120”宣传日、学雷锋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邓州120”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如何正确使用120急救电话、识别急危重症指征以及基础急救技能,增强市民合理呼叫意识,自救互救技能。2025年已先后走进星光社区、腰店中心校、夏楼养老院、人民公园、公安局等场所开展急救培训、参与急救演练10余次,受益3800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公众对急救资源的认知与尊重。

    三、关于建立电话分级调度与事后反馈系统。目前,我市120急救调度遵循“有警必派、派警必出”原则,对所有呼救电话均第一时间响应并派出车辆。调度员会在接警时根据患者主诉进行初步分级,以合理调配车辆资源,但基于医疗风险和人文关怀考量,不拒绝任何呼救。在事后反馈系统方面,我们曾联合公安机关、当地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对个别恶意呼叫号码机主进行警示教育,但因医疗救助的特殊性(如曾有多次骚扰电话最终确属需救治的真实案例),我们在处置类似情况时极为慎重,坚决避免因误判延误患者救治。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您的关注是我们不断完善服务的动力。我们将继续优化流程、加强宣传,推动我市院前急救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只看楼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