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邓州雷锋中学校长王光彦
2018年5月26日河南省电视台以《特色名校中原行——走进邓州雷锋中学》对邓州市林扒镇一初中进行了专题报道。为什么一所农村中学会受到省电视台的关注呢?答案就是常年坚持学雷锋,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
林扒镇一初中是号称中国第一雷锋城——邓州市唯一的一所雷锋中学。多年来,学校先后评出学雷锋先进个人350余名,学雷锋先进集体36个。2018年3月27日经邓州市教体局、关工委、邓州雷锋编外团联合命名为“邓州雷锋中学”。
近水楼台先得月,雷锋战友显身手。1960年8月,邓州市560多名青年应征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同志在一个团队工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转业退伍回到家乡,他们在各个岗位上以身作则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一生的崇高追求,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这560人中,林扒镇就有宋清梅、李德生、张天玉、林云亭、邓景顺等61人。他们经常到学校做报告,现身说法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林扒镇的乡乡村村、角角落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尤其是雷锋的战友张天玉、林云亭、邓景顺等任林扒一初中的学雷锋辅导员,指导学校的学雷锋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雷锋文化的建设,雷锋元素分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入学校大门,是雷锋大道,大道的两旁设立了雷锋文化长廊,以图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雷锋精神和学校学雷锋活动成果。在校园的中心位置建立了雷锋广场,布置了雷锋雕像,建设了背景墙。创设了近200平米的雷锋精神展厅,向雷锋战友搜集了关于雷锋和学雷锋活动相关的实物,配备了影视播放多媒体,分专题展示雷锋及邓州编外雷锋团精神。一幅幅图片再现了雷锋生前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实物反映了当时生活情况和工作情景,拉近了师生与雷锋心灵上的距离。雷锋的名言、日记悬挂在教室的走廊中,师生们置身其中,感知雷锋,学习雷锋。
学校制定了《林扒一初中学雷锋工作方案》和《林扒一初中雷锋式教师评选办法》、《林扒镇一初中雷锋式学生评选办法》等配套制度,学校学雷锋活动做到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经常性利用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及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等介绍雷锋的故事及身边的好人好事,随时教育师生学习雷锋;将学习雷锋作为每周一国旗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争做雷锋的使者”、“奋斗的青春最出彩”“爱的温度”等主题演讲赛以及续写雷锋的日记活动,让师生感悟雷锋,践行雷锋精神;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活动——林扒镇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学生们到敬老院帮助关心鳏寡孤独老人,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洗头,洗衣服,和他们拉家常,给他们表演文艺节目等。
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下,林扒镇一初中全体教职工“岗位学雷锋,争做好标兵”,比干劲,比成绩。郝玉秀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守望着毕业班,无怨无悔;王学珍老师把幼儿交给母亲照顾,却把那份母爱给了学生,一人担任两个班班主任;丁敏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病重时上二楼的转身台都要歇一歇,但心中装着学生,没拉过一节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学生学雷锋更是层出不穷,2010年开始,学校聂新苗帮扶小组三年如一日背着双腿残疾的聂新苗上楼下楼、就餐就寝;学校2012届学生赵进舍身勇救落水儿童,被追认为邓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少年。那些经雷锋中学培育的学子步入社会,有责任心、敬业心和感恩心,成功以后更不忘反哺学校。学校93届毕业生,现深圳市前海一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晓,每年出资6万元,资助我校30名贫困学生,现已出资30余万元;我校2001届毕业生郝东,向学校捐款12万元,为学校购置监控设施。
习总书记说:“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兵是一脉相承的。”新时期,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相信只要我们把雷锋精神和素质教育融和起来,化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
相约三月 走近雷锋
春风扑面,万物复苏。3月20日上午,邓州市林扒镇一初中“雷锋连”56人,在中心校政务专干丁原的带领下,沐浴着春风,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走近雷锋,秉承雷锋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
同学们在团委书记史明青的指挥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快步走进展览馆,一幅幅画面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雷锋阳光帅气,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和战友们打成一片,无论在哪里他就将正能量就传播在哪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件件实物反映了雷锋同志崇高的品质,一本本日记记录了雷锋同志的生活情景,拉近了与雷锋同志的距离;在雷锋同志的塑像前,他目视前方,坐在木凳上认真地读书,栩栩如生,同学们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开。
同学们还学习了雷锋战友们的先进事迹,1960年,河南邓州560名青年入伍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和雷锋在一起生活两年多,退役后,把"雷锋精神"放进行囊背回家乡。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50年如一日坚持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传播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并于1997年4月成立了"编外雷锋团",至今已拥有13个营、4500余名成员。他们始终牢记部队"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的"团规",始终牢记"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的誓言。
有近水楼台先得月,雷锋战友显身手。这560人中,林扒镇就有宋清梅、李德生、张天玉、林云亭、邓景顺等61人。2000年以来经常到学校做报告,现身说法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林扒镇的乡乡村村、角角落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尤其是雷锋的战友张天玉、林云亭、邓景顺等任林扒一初中的学雷锋辅导员,指导学校的学雷锋工作。
林扒镇一初中始终坚持以雷锋精神育人的理念,形成了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良好氛围:培养了拾金不昧的好少年高振、王美玉;培养了赵进勇救溺水儿童而失去生命的好少年;培养了郝旨刚这样的“三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学生的好团队......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雷锋连”的师生们近距离的接触雷锋,走近雷锋,更深刻的理解了雷锋精神,在他们的带动下必将雷锋精神传播的更远更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