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市环境攻坚办获悉,我市借势发力,高位推进,持续攻坚克难,集中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我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经验在近日印发的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战报上得到了肯定和推广。 为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成立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一名政府党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组建市环境攻坚办7个部(组),形成核心指挥系统;明确各单位、各乡镇的一把手为污染防治攻坚第一责任人,组建1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确定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压实市直各单位责任;将全市28个乡镇(街、区)626个行政村划分为3大片区、9个小片区和6125个网格,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攻坚基础先后投资5400余万元,配备一批城市机械化清扫设备,加强环境监控监测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夯实攻坚基础。 同时,我市成立控尘办、散烧办、禁烧办、禁燃禁放办、河长办等五个专门机构,在关键部位上重点推进,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以中央、省环保督察、省环保领域专项审计等为契机,借力借势,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地推进问题整改,着力解决久拖不决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对交办的问题,严格按照“六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领导签批,第一时间成立专班,第一时间现场核查,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第一时间落实整改,第一时间反馈上报)的要求,督促整改到位,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除此之外,市环境攻坚办还成立了1个综合督导组和5个督查组,按照“问题交办、问题整改、责任移交”等“三单”移交追责制度,对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根据污染防治攻坚情况,适时进行重点督查;市纪委监委跟踪问效,以“严的纪律”推动各项攻坚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形成大督查格局。在市电视台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网上投诉平台,形成全民治污的良好氛围。 通过完善考评制度,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我市坚持把环境质量改善和解决环境问题,纳入各级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制定全市污染防治攻坚目标考核实施意见,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每月、每季对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各考核一次,半年一小结,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年终考核后3名的单位,市委将取消全年综合评先奖优资格。 据了解,近期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六大专项行动”如火如荼的进展中,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到87微克/立方米以下,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3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84天以上。
|